成為全國15個試點城市中的“優(yōu)等生”,南京做對了什么?
財政部近日公布的2024年支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補助資金績效評價結果顯示,南京、重慶等4個城市獲得最高等級“A級”,成為全國15個試點城市中的“優(yōu)等生”。
2024年6月,南京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入選中央財政首批支持的城市更新試點城市,也是我省唯一入選城市。作為城市更新“優(yōu)等生”,南京都做對了什么?
煥活存量空間,一站體驗“吃喝游購娛”
夏日的傍晚,南京草場門大橋附近的秦淮河邊漸漸熱鬧起來,“星空市集”的店家陸續(xù)開張,咖啡館、酒吧的露天座椅上坐滿了人,餐廳、啤酒屋里正舉行畫展。曾是古玩市場的南藝后街,華麗轉身為南京最潮的“文藝打卡地”之一。
家住附近的吳女士看到街區(qū)今日的繁華,打心眼里開心。煥活城市存量空間,服務百姓生活,城市更新的意義正在于此。
水木秦淮藝術公園,依托1.2公里長的濱水岸線,通過存量用地更新,將7萬公頃工業(yè)遺留帶轉型為濱水文旅綜合體,年均舉辦活動超300場,日均客流突破9000人次,帶動片區(qū)年經濟效益超億元。
南京秦淮河建設開發(f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健告訴記者,曾經的“水木秦淮”動線設計不暢,近水不親水。此次更新也是為旁邊南京藝術學院的師生重塑一片休閑區(qū)域,搭建鏈接靈感與市場的橋梁,同時為居民游客打造一處能沉浸式體驗“吃喝游購娛”的濱水休閑綜合體。
拆除了覆土植被,將建筑抬升至地面,新建兩座人行天橋串聯屋頂,理順了城、河、人及建筑的關系。同時,此次改造將外秦淮河主力碼頭遷移至公園中段,讓“水”真正成為貫穿公園的活力紐帶?!拔覀?yōu)楣珗@注入藝術基因,大藍鯨幕墻、牽?;簟⒂辛餍莿澾^的太空艙以及散布在園內的藝術畫廊、文創(chuàng)商鋪,都是為了讓‘藝術融入日常’。商業(yè)業(yè)態(tài)的規(guī)劃也精準錨定了青年群體需求,引入了潮流店鋪、音樂餐廳、清吧、書院、藝術館等?!睆埥〗榻B。
隨著城市更新不斷推進,南京有許多像水木秦淮藝術街區(qū)一樣的城市角落煥然一新。玄武湖畔的百子亭城市更新項目,讓徐悲鴻、傅抱石故居等建筑變身藝術展廳和小型城市客廳;建鄴區(qū)“南湖記憶”主題特色風貌街區(qū),通過微更新打造精品街巷,已成新晉網紅打卡點。
系統(tǒng)思維破題,“面子”“里子”協同更新
南京老城區(qū)建筑密度高、歷史遺存多、基礎設施老化,面對這些挑戰(zhàn),南京在城市更新中打出政策“組合拳”。
南京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建設二處處長董文量告訴記者,南京自入圍中央財政首批支持城市以來,不斷強化城市更新機制和制度保障。率先構建“1+3+1”制度體系——《南京市城市更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統(tǒng)領全局,出臺《南京市城市更新行動項目管理辦法》《南京市城市更新行動績效評價辦法》《南京市城市更新行動中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分別從項目、績效、資金3個方面精準施策,讓南京城市更新從“碎片化”走向“系統(tǒng)化”。
在實踐中,南京堅持“面子”“里子”協同更新。
水木秦淮藝術公園濱水而建,潔凈美麗的外秦淮河是多年持續(xù)綜合整治的成果。旁邊的石頭城路,也在這一輪的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中,完成了“地上地下、里子面子”并重并舉的協同更新。
南京主城北部有一條重要河道——金川河,流域內住宅小區(qū)、商業(yè)中心、大專院校、醫(yī)院及機關單位密集,沿線居民還記得以前黑臭的河水里漂浮著垃圾的景象。如今的金川河,美景如畫,岸邊親水步道便利舒適,清澈的河水倒映著藍天白云,被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認定為“幸福河湖”。
金川河是流經鼓樓濱江污水管網全覆蓋樣板區(qū)的一條通江干流。董文量介紹,該樣板區(qū)實施“源廠網河”一體統(tǒng)籌綜合治理,包含城北污水廠提標改造、污水系統(tǒng)互聯互通、管網排查專項整治、源頭片區(qū)清疏修繕等。今后還將加強智慧監(jiān)管,實現流域河道“長治久清”。
在看不見的地下,南京也在同步推進“城市生命線革命”。江心洲建成國內最大直徑污水盾構過江隧道,智能監(jiān)測系統(tǒng)實時預警管道位移;全市搭建基礎設施安全智慧監(jiān)管平臺,整合燃氣、管廊等8類場景數據,變“被動搶險”為“主動防控”。
董文量介紹,包含歷史街區(qū)活化、老舊小區(qū)改造、地下管網更新、污水“廠網一體”建設等,南京共排定204個城市更新重點建設項目,2024年累計實施190個,地上地下協同打造濱江、城中、南湖、老城南等多個特色示范片區(qū)。
小更新大溫度,精準服務民生
在南京2024年城市更新項目中,有一個面積僅3000多平方米的“迷你”項目——南京市雨花臺區(qū)小行社區(qū)嵌入式服務綜合體項目。項目雖小,卻彰顯以人為本的“民生溫度”。
“這才是一個現代化社區(qū)該有的樣子!”7月9日,記者走進小行社區(qū),不禁發(fā)出陣陣驚嘆:這棟原先企業(yè)閑置的三層小樓,重新設計改造后華麗蛻變,成為集幼兒托育托管、社區(qū)就餐、健康養(yǎng)老、體育健身、文化休閑、心理咨詢、城市書房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社區(qū)服務綜合體。
小行社區(qū)黨委書記談寧告訴記者,社區(qū)面積大、人口多,下轄9個居民小區(qū)、近2萬名常住居民,原先的社區(qū)辦公用房面積僅800平方米,無法滿足居民的多樣化需求。去年,社區(qū)租下這棟閑置辦公樓,歷經半年改造,今年上半年剛啟用。
小樓的一樓,是社區(qū)食堂,窗明幾凈、明廚明灶,飯菜價格實惠,葷菜5—7元,素菜2—3元,十幾元錢就能吃到豐富的一餐。談寧說,食堂開業(yè)后,每天有400多人就餐,包括上班族、老人、外賣員、農民工等,做到了全齡友好。一樓還有部分空間是留給孩子們的,用于幼兒托育、兒童托管。正值暑假,不少孩子每天都來這里寫作業(yè)、玩耍。
二樓,是與小行醫(yī)院心理健康中心聯合打造的青少年社區(qū)教育中心,冥想室、睡眠艙、心理沙盤室……每個房間,都有不同的功能。三樓,是200多平方米明亮的陽光房,除了辦展覽、沙龍、讀書會,還是居民議事的好場所。
談寧感慨地說,“這個小小的社區(qū)項目獲得國家城市更新補助款,社區(qū)居民的幸福感真真切切地提升了!”
南京城市更新的“民生溫度”,還體現在居住類更新項目的推進中。
南京在《開展居住類地段城市更新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老城危老破舊居住類地段的改造要從傳統(tǒng)征收拆遷模式,轉向“留、改、拆”的有機更新方式。
今年5月28日,南京首個城市更新安全消險改造試點項目——石榴新村項目A地塊6幢新建住宅正式交房。石榴新村的更新改造復雜而漫長,69場居民議事會、70輪修改設計方案、20輪調整戶型,最終滿足了居民多樣化需求。石榴新村城市更新項目被寫入《南京市城市更新案例指引》,為后續(xù)開展居住類城市更新提供經驗參考。
“城市更新不是大拆大建,而是用繡花功夫織補城市功能?!蹦暇┦薪ㄎ嚓P負責人表示,南京將持續(xù)探索“留改拆”并舉、可持續(xù)更新的“南京范式”,為特大城市轉型發(fā)展提供新樣本。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劉 霞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