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文學之光走進濱江,與童心共織盛夏課堂
在首期活動成功基礎上,實踐團成員繼續(xù)深耕濱江社區(qū),推出30節(jié)精心設計的課程。成員們結合專業(yè)特長,不僅開設了妙趣橫生的文化常識小課堂,還有精彩有趣的繪畫剪紙等手工課程。

志愿者精心打磨的一系列課程以古畫為窗,以詩詞為橋,活動于市井煙火中品讀筆墨意境,于指尖流轉間撫觸江南文脈,于古鎮(zhèn)新貌中厚植文化自信?!敖稀闭龔慕浀淅锏撵o態(tài)名詞,變成可拆解、可連綴、可觸摸、可創(chuàng)編的生動存在。志愿者將“千里鶯啼綠映紅”“春來江水綠如藍”等詩句以九宮格的趣味形式呈現。孩子們或憑場景創(chuàng)設、或借肢體演繹來配對詩句,一詩一情、一姿一韻,讓平仄格律間的江南書卷,化作看得見、摸得著的江南風景。
活動受到開發(fā)區(qū)負責人和學生家長的高度認可。當孩子們在古畫長卷里找到茶坊的位置,在九宮格中連出《江南春》的詩句,他們不僅感悟著江南的歷史,更在參與江南的未來——文化的傳承,從“看見”開始,以“熱愛”延續(xù),用“創(chuàng)想”綻放。
“這個夏天,我們把故事的種子,撒在濱江的風里。等待發(fā)芽的,是孩子們眼里的星光?!苯浀鋸膩聿皇悄痰倪^去,而是流動在當下的活水,青年學子正是讓文學這汪清泉跨越時空、奔涌向前的新一代守護者與創(chuàng)造者。從志愿者的實踐服務到社區(qū)的文化浸潤,從兒童的沉浸體驗到古典文化的當代表達,活動多維度詮釋文化傳承的潛能與溫度,彰顯出“尋行知足跡,伴一夏成長”暑期實踐團隊以專業(yè)素養(yǎng)賦能文化傳承的使命擔當。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